激活“哨点”撬动“支点”

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上一期 下一期

内容详情
返回该版首页

无锡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发展——

激活“哨点”撬动“支点”

■本报通讯员 周爱炳 冯硕

日前,在无锡学院党建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该校“四千四万”精神教研服务团党支部、大学生“乡村振兴”志愿服务团党支部、“双百行动”博士服务团党支部正式授旗成立。把支部建在项目上、嵌在团队上,是无锡学院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,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力、党员合力与发展潜力。

在无锡学院的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,由“四千四万”精神教研服务团党支部举办的思政讲堂受到了师生的热烈追捧。“走南闯北的货郎先生叫卖‘鸡毛换糖’,成千上万的供销员挤火车、立车厢、跑市场,一天行程百余里……这些发生在江浙大地上的早期创业故事,激励我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开拓进取、艰苦奋斗。”作为第13届“挑战杯”国赛银奖项目负责人,该校大四学生邱超烨说:“思政讲堂中讲到的‘四千四万’精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能量。目前我正带领团队申报入驻国家大学科技园,无论申报过程多么艰难,我们都将努力推动项目落地。”

谈及组建“四千四万”精神教研服务团党支部的缘由,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曲文涛表示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走进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的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。在参观过程中,他被“踏尽千山万水闯市场,吃尽千辛万苦办企业,说尽千言万语觅商机,历经千难万险谋发展”的无锡乡镇企业家“四千四万”精神深深感染。“这不就是天然的思政素材吗?”回到学校后,他开始收集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实录和案例,将老一代企业家改革创新的精神传承到思政教育实践中。在他的号召下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、创新创业学院导师和辅导员们因趣而聚、因事而联,组建了“四千四万”精神教研服务团党支部。他们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、集体打磨思政“金课”等方式,深入梳理“四千四万”精神的发展脉络,推动地方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。

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,党建触角不断延伸。在今年3月的学雷锋活动月中,无锡学院大学生“乡村振兴”志愿服务团党支部十分忙碌。在这里,不同学院、年级和专业的1000余名志愿先锋集结待命、集群作战,奔赴到理论宣讲、文化传承、科普宣传、敬老扶幼的第一线,志愿服务工作效能实现“提档升级”。该校在2023年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,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,45名大学生投身西部建设和乡村振兴。

党组织建设强不强,关键要看“领头羊”。伴随着无锡学院“双百行动”博士服务团党支部的组建,该校“双百行动”成效立显,由党员教师联合研发的“连锁门店全场景一体化管控平台”等产学研项目接连交付,为中小型初创企业送去了“及时雨”。同时,学校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,推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“双轨培养”,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,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100%覆盖,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74%。

无锡学院“实时工业物联网”团队负责人王泉说:“用好一个党员,就能激励一批成员、带动一个团队。我们鼓励党员冲锋在前、承诺践诺,引领‘工业 4.0智能工厂实验室’等重大科研项目,达到凝神聚气的效果,团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。”2023年7月,该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。

党建与业务也从“简单相加”迈向了“深度相融”。该校深入实施产教融合“1+5”战略,以党建联盟为纽带,牵引各类创新资源和优质要素高效集聚。3月21日,“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”主题沙龙在传感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场。这座校地共建的科技园正紧跟区域重点产业需求,开展协同创新和产业创新,推动科学研究与市场应用贯通衔接,目前已有72家科创企业进驻、10个科技创新团队加持,50余项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。

“基层党组织是激发师生党员战斗力的‘关键哨点’,党建是撬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‘战略支点’。”无锡学院党委书记杨建新表示,学校将不断织密“红色经纬”,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,推动组织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深度耦合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