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流”进课堂的千年运河

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上一期 下一期

内容详情
返回该版首页

“流”进课堂的千年运河

■戴顺星

在大运河边长大的我,对大运河的记忆是感性的。看运堤上南来北往的汽车,看运河里长长的船队,看鱼鹰捕鱼,看夕阳下高邮湖的“珠湖夕照”。上学以后,我在不同的课堂上对大运河有了全新的认识。千年运河就像血液一样,流进我的生命。

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在三间草屋组成的小学里,王老师领着我们读唐代诗人李白的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,她告诉我们,孟浩然要去的广陵就是扬州,南临滔滔的长江,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。扬州因“运”而生,因“运”而兴,那里有看不尽的阳春烟景。李白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平添了扬州这座古城名邑的无限风韵。

我读的初中是一所联办初中,由八九个村联合办学,叫九园初级中学,位于高邮城郊九里村,比邻大运河。教我们历史课的是项生祺老师,项老师肚子里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。他给我们讲“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下扬州看琼花”的历史典故,为迎接隋炀帝赏花,扬州官员专门建了一座“琼花观”。此后每年三月,隋炀帝都会带着宫人前来赏花,因此耗尽了国力,荒疏了边关,造成了隋朝的灭亡。隋炀帝的故事结束于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,琼花的故事却还在继续。烟花三月的扬州,前来赏花的人仍络绎不绝,有诗曰:“六丈琼花烂漫开,扬州风月倦楼台。”后来琼花变成了扬州的市花。

我在位于东大街的曙光中学上完了高中。学校离大运河只有一条街远。最让我难忘的是高二时去高邮湖、大运河西堤踏青。烟花三月,草长莺飞,同学们像低飞的小燕子,叽叽喳喳,我们在高邮湖野炊,进行朗诵比赛。我朗诵了秦少游的《行香子·树绕村庄》:“树绕村庄,水满陂塘。倚东风、豪兴徜徉。小园几许,收尽春光。有桃花红,李花白,菜花黄。”还记得母校曙光中学的校歌:“运河畔,文游旁,有我可爱的校园曙光,绿树红墙,才气飘香。”运河水滋养了一代代文豪,“古有秦少游,今有汪曾祺”,运河文脉流淌,千年不息。

后来我在扬州读大学,也没有离开大运河。学校离大运河不远,穿过史可法路、国庆路、东关街就可到达大运河。我读的是历史系,对隋炀帝有了新的认识,隋炀帝的名声不太好,但他下令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客观上带动了沿线一众城市的发展,为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经贸繁荣奠定了基础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没有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,就没有扬州的发展繁荣。这一遐想,成就了我的毕业论文《隋炀帝与扬州大运河》 。

工作后,走上三尺讲台,我时常给学生讲大运河。从乡村初中到高邮市重点初中,再到江苏省重点高中,我一路讲来。有历史的运河,有文学的运河,有地理的运河,有道德的运河,有讲不完的运河故事 。2014年,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,这为我们把大运河文化引入课堂带来了新的契机。

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、流经城市最多的省份,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区。扬州是江苏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,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,几乎是扬州城市的发展史。流淌千年的大运河,蕴含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和物质财富。在新的时代,让灿若星辰的大运河文化走进校园,流淌进课堂,让当下的孩子们得到精神滋养,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。